又一位女科学家从美归国!
来源:今日女报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日前发布2024年工作亮点回顾
文章提到,又位科学家胡懿娟教授
已于2024年7月入职母校北大
胡懿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从美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归国回国前任美国Emory大学教授。又位2024年7月,女科妖女直播app安装老版本胡懿娟加入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美她的归国研究专注于统计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又位交叉领域,致力于解决实际的女科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
胡懿娟北大求学期间留影胡懿娟介绍,她攻读博士期间,归国正值对人类基因组展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又位高速发展期,许多统计学家都投身于遗传统计研究。女科美国在这一领域大力投入了十余年,从美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逐渐发现仅靠人类基因组难以全面解释人类特征和疾病的黄台直播免费版下载成因。
后来,科学家们关注到,可将人体微生物组视为“第二基因组”,为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打开了新的大门。作为统计学家,胡懿娟意识到微生物组学数据较人类基因组数据更为复杂,且缺乏相应的统计方法。此外,微生物组更具可调节性,能够更直接地应用于疾病干预。这些特性激发了她对微生物组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她投身于这一新兴领域。
胡懿娟获授博士学位留影胡懿娟表示,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是一个极高的平台,在全国数学相关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能够在这里与众多著名数学家共事,她深感荣幸。BICMR的管理理念开放、自由,几乎没有限制,让人充满干劲。
胡懿娟说,在BICMR不仅能极大推动研究工作,也让她欣喜于能参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才。“最重要的是,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校园。BICMR拥有独特办公环境,每次置身其中,我都为这份古典之美所陶醉,流连忘返。”
图片来源:BICMR官网胡懿娟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学术上的建议。她指出,许多数学学院的学生往往认为,科研就是数学家独自冥思苦想,极其抽象。实际上,随着数学分支的日益多样化,很多偏应用的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如医学)交叉融合,这会带来许多有趣且接地气的元素(如医学知识、医生合作者)。与此同时,也需要具备很多非数学的技能,如人际交往、编程、读写和演讲能力。 “对于生物统计学领域的年轻学者,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合作,通过多听、多思考、多提问,试着将自己置于导师的角色,以此学习和成长。”
来源:综合光明日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
(责任编辑:视频)
-
农历新年这个节日,在世界各地一直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英文就有Chinese New Year、Lunar New Year、Spring Festival等名称。每年春节,这个话题总会掀起热议,甚至引 ...[详细]
-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数百年。近日,台湾科学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套超高速4D显微镜,并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将脑部影像的清晰度提升近十倍。这项研究成果不仅 ...[详细]
-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台军向美国采购两款无人机,发价书价格约为新台币55亿馀元,而美方原先公告报价为115亿元,差价达60亿元。对于价差为何如此之大,台军方官员透露,是因美方“报错价”,美方后来也 ...[详细]
-
图:1995年6月21日,辛普森在洛杉矶出庭。/法新社【大公报讯】综合报道:美国大众对涉嫌犯罪或已定罪人士的狂热,由来已久,历史上不少罪犯在被判入狱后仍广受追捧,这些人不仅获得巨大关注,甚至借机获益。 ...[详细]
-
【大公报讯】综合韩联社、CNN报道:当地时间24日,美国联合航空一架由尼日利亚前往华盛顿的客机在飞行过程中突然急速下降,导致6人受伤。美国联合航空编号为UA613的波音787-8型客机,原定24日由尼 ...[详细]
-
图:英国民众对手机是否会监听的看法。【大公报讯】综合《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民意调查机构YouGov一份调查显示,超过6成英国人相信手机很有可能会窃听他们的对话,他们大多都有手机推送的内容来自最近谈话内 ...[详细]
-
图:国民党批评民进党当局用公帑打造网军。\资料图片台立法机构预算中心日前统计2025年度台当局总预算中的“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费”简称“媒宣费”),总计编列14.9亿馀元新台币,下同),比去年增加5.9 ...[详细]
-
左图:11月29日,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到新竹阳明交通大学参观,并进行音乐交流。右图: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大陆7所高校共40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图为11月27日,访问团抵达桃 ...[详细]
-
1月27日讯 英超第23轮比赛,哈兰德传射建功,帮助曼城主场3-1击败切尔西。哈兰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比赛中射门的照片,配文:“昨天的大战和重要胜利!接下来是欧冠比赛,让我们加油。”北京时间1月30 ...[详细]
-
图:台湾青年在哈尔滨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观看视频文献。\大公报记者于海江摄【大公报讯】记者于海江、王欣欣、吴千哈尔滨报道:“看到侵华日军将我们的同胞进行活人实验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掉眼 ...[详细]